马上进入 2025 年最后一个季度,广州口岸对危险货物(危化品)的监管呈现“快与严并举”的新态势:一方面,多部门联动高压打击谎报瞒报;另一方面,在合规前置到位的前提下,通关链路不断做减法提效率。我们把最近几周/几个月的权威动作梳理成要点,供一线企业参考。
监管高压:“谎报瞒报”专项査控在一线口岸展开
9月4日,广州市港务局黄埔分局牵头,联合新沙海关、海事、边检、公安等部门在新沙港区开展危险货物谎报匿报专项联合检查,强调“报关一装卸”全流程的穿透式核查与联动执法,直指危险货物安全生产底线。此举意味着口岸层面的源头压实正持续升级。
7月16日,黄埔海事处与黄埔海关依托信息共享机制,在线索互通中现场查处一起将危化品油漆夹藏在“日用品”中的谎报瞒报案件(现场开箱查获170桶油漆)。该案被纳入“船载危险货物百日攻坚”行动的典型,后续将由海关技术鉴定中心出具鉴定意见。对企业的提醒是:任何包装、标签、品名与实货不一致,都会被盯住。
我们的做法:在南沙/黄埔等项目的前置合规阶段,我们会对客户提交的品名、UN 编号、危险类别/包装等级、SDS(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)以及中文标签样张做逐项交叉校核,必要时提供更正清单,避免“包装/标签/申报要素”与实货不一致造成的红线风险(谎报、瞒报、误报)。规范点详见海关总署2020年第129号公告。
提效维度:在“同批次监管”与口岸协同中找增量
8月中旬,广东海关系统通报了上半年在危险品安全通关方面的优化成效--在“新三样等高敏感品类的出口监管里,同一批次包装检验与靠前服务的组合拳,带来明显的办理时长压缩和现场协同提效。对进出境危品企业的启示是:批次化管理+资料一次性到位,依然是2025年提升时效的关键思路。
我们的观察:
在广州口岸按“批次”路径推进时,企业普遍卡在两件事:
1.资料一致性:SDS 版本、中文标签、装箱清单与129 号公告列示的申报要素能否--对齐;
2.包装与运输链:危包证有效期、包装等级与运输方式(IMDG/ATA)是否匹配。我们通常会在发运前对批次资料包进行预审,和口岸危品堆场、海关作业单位提前对表,把“能在桌面上解决的”尽量压在到港前。
企业最容易忽略的四个“扣分点”
1.UN 标识与中文标然不一致:外包装上 UN 编号、危险类别菱形标、净含量等若与申报要素不一致,极易触发布控。香港科技署
2.危包证一货证不符或过期:包装等级、容器类型与货物危险等级不匹配;或空运/海运规范混用。
3.SDS 版本与成分不匹配:海外供方复用老版本 SDS 或删改关键理化参数(如闪点),一查就露馅。
4.错误/模糊品名:以“日用品、涂料辅料、清洗剂"等模糊词替代真实化学品名称,极易被误判为规避监管。
操作提示:
1.报关单“申报要素”按 129 号公告逐项核对:危险类别、包装类别、UN 编号、UN 包装标D记、中文标签、企业符合性声明、SDS 样本等;
2.海运按 IMDG、空运按 IATA DGR 准备运输条件证明;
3.南沙/黄埔在“联合检查”新常态下,一致性才是最快捷的“通关通行证”。
第四季度行动要点
1.致性对表:SDS、中文标签、UN编号/危险类别/包装等级、危包证↔按129号公告要素逐项核对。
2.批次化申报:同批次资料模板化、要素标准化,减少来回补件。
3.运输合规:IMDG/IATA“匹配,危包证在有效期且“货证相符”
4.现场协同:到港前与危品堆场/作业单位预约时段,准备“开箱核验包”
5.红线管理:禁用模糊品名(如“清洗剂/辅料/日用品”);到仓抽检外包装与标签一致性。
2025年的广州口岸,危化品通关正形成“监管高压常态化+合规提效路径化”的双轨:不合规零容忍,合规链路更顺畅。
在这个框架下,企业唯一可持续的“提速方式”,是把一致性做到每个环节:从SDS、中文标签、UN 编号,到危包证、运输规范、申报要素。我们会继续在南沙、黄埔等项目中,与客户共同把前置合规做满格。